这两种献血方式有什么区别呢?
献血时又该怎么选择?
今天的小编带你了解
二者之间的区别↓↓↓
简单来说:成分献血是通过自动化的血细胞分离机,有选择性地采集捐献者血液中某一种成分的无偿献血行为,所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红细胞、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
专业点来说:成分献血是捐献者通过血液分离机,让血液经过严格消毒的一次性使用的密闭管道分离采集出某一种所需要的成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捐献者。目前,国内以捐献单采血小板最为普遍。
成分献血
捐献全血
通常我们说的“献血”,基本上指的就是献“全血”。即抽取200-400ml献血者血液的全部成分,只要通过采血针将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到采血袋中即可,过程比较简单。
成分献血
捐献全血
再次捐献的间隔时间不同:
血液中所有成分每天都经历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即使不献血每天都有一部分的血细胞由于衰老而死亡,同时也有新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人体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一般为7-10天,捐献血小板后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我国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2周,每年不大于24次。若单采血小板后献全血,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4周。
献血周期
血小板→14天→血小板
(本次捐献血小板间隔14天后可再次捐献血小板)
血小板→ 4周 → 全血
(本次捐献血小板,间隔4周后可捐献全血)
全血→ 6个月 → 全血
(本次捐献全血,间隔6个月后可再次捐献全血)
全血→ 3个月 → 血小板
(本次捐献全血,间隔3个月后可捐献血小板)
捐献成分血(单采血小板):
是指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有选择性地只采集捐献者血液中某一种成分,然后将其他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过程。因献血者有身高、体重、血管粗细、血液循环速度等个体差异,捐献时间一般在40-80分钟左右。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10^11以上。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
临床上某些病人,并不是因为全血的缺乏,而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需要输血,例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注血小板就可以了,若输注其他成分不仅会降低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带来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首先,成分血纯度高,疗效好。
其次,输用安全,成分血有效成分浓度高,其他成分少,因此可减少用血者因输注全血而发生过敏反应等的可能性。
再次,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运输,同时能够使血液得到综合利用、节约用血,提高了血液的利用价值。
因此,输注成分血相较于输注全血更具优势,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占全部用血量的95%以上。
而且献血者的血小板计数要在捐献标准以上,并能保证采集后,血小板计数维持在正常水平。血小板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中的平均寿命约10天,捐出的血小板,在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前水平。同时,成分献血捐献的是血小板,而其余的血液成分均已回输至献血者体内,并未受到损失,所以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的血液成分产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通过全血采集后,分离制备而成的不同种类的血液产品,另一种是通过血液单采设备,直接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即成分献血。
来源:健康中国